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讲 学 习


发布时间:2015-01-08


  党组书记、局长 董迎玺

  (2015年1月8日)

   ——根据录音整理

  刚才,兴周同志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了毛泽东主席在1941年的一篇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70多年之后对改造我们的学习,加强我们的学习,大兴我们的学习之风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希望我们一起反复学习这篇光辉著作。在此,我还要推荐大家再学习一篇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可以作为我们服务工作的行动指南。我还要建议大家学习《反对自由主义》,并作为我们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理论指导。希望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像学习业务一样,抓好政治理论的学习。今天,也是我到济源工作之后第一次正式跟大家坐在一起聊一聊,聊什么呢?新一届领导班子已考虑很久,觉得应该聊学习。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的队伍、职工素质都很好,每位同志都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所以我们研究决定,这把火要烧学习之火。

  学习和创新是结合在一起的,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创新也是我们济源气象事业实现二次腾飞的灵魂。学习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一个电视访谈节目,记者在陕北采访一个偏僻乡村的放羊娃。记者问他:“你在这儿放羊做什么?”放羊娃回答说:“让羊长大!”“那羊长大以后呢?”“卖钱,盖房子。”“有了房子又做什么?”“娶媳妇,生娃。”“生了娃呢?”“让他也来放羊呗!”……由此我想到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的愚公精神就是敢为人先,率领子子孙孙把太行、王屋打开一条通向世界的大路,而这个放羊娃只是把他的人生定义在了放羊,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再放羊这么一个轮回中。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人生也是单调的。这样的人生里面一个最大的缺失是什么呢?就是学习。学习,在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是非常重视的,大家可能比较清楚,一个是以色列,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这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以色列80%的人是犹太人,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8本,在以色列犹太人就是那些乞丐犹太人在要饭的时候,筐里面也要有一本他读的书,所以在以色列这个国家,犹太人是没有文盲的。还有匈牙利,这个非常小的国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却是占世界之首,这个国家,平均每500人就有一个图书馆,我们中国45万多人才有一个图书馆。因此,济源气象事业要想实现二次腾飞,新一届党组认为,关键要学习,要抓好大家学习。所以,第一次和大家集体见面,我们就一起聊聊学习的话题。其实,学习的话题,再聊也没有毛泽东主席讲的好。毛主席高瞻远瞩,我们就结合济源气象事业二次腾飞,结合济源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福祉安康的需求,谈谈我们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个方面。有益的话,大家可以做一个借鉴,没有意义的话,请同志们提出批评。就像刚才兴中同志在主持中谈到的,这个讲堂是我们济源气象局每一个同志的讲堂。今天,我先讲,接下来兴周、兴中、科长、主任以及在座的全体职工们,都要登台来讲,到时我也要学习大家的高见以及精彩的论述,今天我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那么什么是学习?《礼记?月令》中记载:“鹰乃学习。”陈澔集说:“学习,雏学数飞也。”这两处的“学习”皆是指“小鸟学飞”的意思。另外,“学习”还有“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含义,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宋代叶适的《毛积夫墓志铭》中写有:“稍长,亲师友,学习今古。”都谈到学习,这是古人对学习的一个基本的定义。今天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学习。

  一、为什么(提高认识,首先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而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改变自己要从思想开始,要想改变思想就必须知道为什么学习。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发展大局。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我一来就看到济源市人民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气象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里面有我们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有主要任务、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都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就像刚开始讲的那个故事一样,那个娃娃的命运就是放羊、盖房子、找媳妇、生孩子、再放羊,子子孙孙都做这些事情。作为济源气象人,作为担承着全面推进济源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济源气象事业发展重任的我们,应当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到底我们为什么学习,我感觉有三点:

  一是为生存学习。众所周知,人从刚生下来最先接触的就是学习,从简单的学习叫妈妈,叫爸爸,学习走路,学习说话,吃饭用筷子也要学习,我们每一项生活能力都是学习的结果。

  学习不仅仅是人生存所必须的,学习也是任何高等一点的动物生存所必须的。从翱翔云天的鹰,到孤行林间的虎,都要从他们的父母、长者那里学习到生存的技巧。学习是与脑袋相联系的,只有没有脑袋的低等动物,才完全依靠本能来生存。与动物相比人最无能,动物一出生几分钟后就可以找东西吃,而人一年多都不可能自己找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人与动物相比,人的生长期非常长,有的动物几个月就长大了,而人需要十七八年才长大成人。这一特点就决定了人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如果我们没有较好的奔跑能力、攀爬能力、投掷能力、负重能力、游泳能力、平衡能力、劳动能力,辨识能力等,我们的生命将会非常脆弱,我们的生活将会非常艰难,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几乎全部来源于学习。

  人之所以高级,比世界上一切动物都聪明,更重要的一条,也就是学习。试问如果一个小孩长期与动物生活在一起,不学习,他是不会说话、不会写字的,当然就更谈不上智商。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狼孩的故事:在印度,一些人把孩子放在野外无人照看,结果被狼叼走,其中竟然也有被狼妈妈当作自己的孩子哺育,这个孩子就跟着狼群长大,跟狼一样活动。在被人发现救出之后,10岁左右的小孩,只会像狼一样嚎叫、爬行,智力等同婴儿,而且经过几年精心教育,也不能掌握最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狼性”不改。这充分证明,人虽有天性,但还是要靠后天的学习。

  所以说,学习首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从呀呀学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在为自己今后的生存在努力。有的人只上了小学,有的人只上了中学,也有的人上了大学,还有研究生,博士生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人都是为自己今后的生存在努力,都是为自己今后的生存在学习,都是不停地给自己更多的生存本领,因为,只有有了生存的本领,才会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这并不是说只上了小学或者中学的朋友就没有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其实他们在步入社会以后,也还在不停地学习,只不过学习的地点由课堂转入了社会。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学习永远在路上,至少是生存的需要。

  二是为发展而学习。发展是现在最时髦的词语,整个世界都在思发展、谋发展、争发展。我们提出了济源气象事业二次腾飞,也是在新的起点上规划我们的发展。那么什么是发展?发展就是进步,发展就是突破。说通俗点就是一天更比一天强。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人要想发展就必须学习。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是美国人,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但他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

  后来,爱迪生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爱迪生将他毕生的精力都用在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上。学习爱迪生,我们能不能用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来开展我们的业务、服务、社会管理,还有支撑气象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体力,工业经济时代就业靠技能,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知识转化率的高低,谁学得多、学得快、转化率高。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时代,而今天的时代是一个高科技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既然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就必须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具备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就必须学习。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社会发展到今天,文明的进步不会把人冻死、饿死,我们社会有一个最低保障线,简称“低保”,但这样的生活会非常艰难。

  再来举一个例子。一次课上,老师问这样一个问题:“汽车进了加油站最想做什么?”“加油!”许多同学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但是很快,他们从老师的眼神中看到了不满,于是七嘴八舌补充道:“休息!”“吃东西!”“找人聊天!”甚至还有同学想到:“去上厕所!”老师有些失望!“其实,车开进了加油站,最想的是赶快开出加油站,重新上路!因为车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前方,它会一直奔向旅程的终点……”原本热闹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同学们开始思考……

  其实,讲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想让大家一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生就是要不断加油,加油就是学习。可想而知如果你不学习,就像没有油的汽车,根本就谈不上发展。

  我们人生在世几十年,人生是一个单程的旅行,没有回程。所以我想人生就应该享受这个的过程,而不是为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因为生生死死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抵抗不了。所以我们怎么把自己的人生抒写得辉煌,应该加强学习,应该有一定的志向,应该敬畏生命,应该向知识致敬。可想在天地之间,人立于天地之间,我们确确实实都应具备那种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智慧、气概和胸襟。我们具有了这样的胸怀,具有这样的气概,具有这样的魄力,我们工作中的小摩擦,我们生活中的不愉快又何足挂齿呢?我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去过海边,你追逐着海浪,遥望着与天相接的海面,我想你的胸怀一下子就会打开很多。这个时候我想,一定要扪心叩问生命,来寻找我们血液中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精粹的东西。这样,你每天的太阳都会是新的。

  三是为志向学习。当代汉语对“志向”一词是这样解释的:“未来的理想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决心。人的才智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其志向大小关系密切。中国有句古话“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充分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性。在《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连续剧中,湖南学界名流、曾留学日本和英国十年的杨昌济教授是这样阐述立志问题的,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己身之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束约,你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倡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大家的社会分工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各自分担的责任不同,但是人格是相同的,是平等的,是受人尊重的。我们的人格一样需要自己去培育、去塑造、去捍卫。那么,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能夺志也。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则心自纯净。”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我们应该是依法行政,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提升科学决策层面的学习,应该靠制度管理,而不是靠人去管制。在今后的管理中,我们要强化目标管理,把所有的目标层层明确到每一个人,不听你说的好与坏,就看你做的怎么样,关键在于成效,用你辛勤的收获来考量你工作的努力与否。我们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强化责任担当。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是济源气象事业二次腾飞的中流砥柱,是脊梁,都要有担当意识。

  杨昌济先生告诉我们: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意成。俗话说,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人生匆匆,想在人生之中有多建树,首先要确定一个志向,并且要坚定不移的去执行,为实现志向而不懈努力,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英雄气概!虽然我局的防雷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能否在全省的防雷工作坐标中找到位置,乃至在全国的气象防雷工作中找到我们的一席之地呢?每个人都分担着不同的工作,要勇于在全省坐标中找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新一届党组提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济源气象事业二次腾飞。”这是我们今后5年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大家必须消除小富即安的思想。要像济源市抓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一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让济源气象事业二次腾飞的口号时刻萦绕在每一位职工的眼前耳际。要有一种局兴我兴,局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让气象事业二次腾飞不只是口号,而是将来的丰硕成果。通过近期和同志们交谈,大家都对未来充满期待,同时压力也很大,那就必须通过学习来创新思维,创新工作。通过学习,让我们达成共识,凝聚正能量推进事业发展。

  船行一路风,人活一口气,欲成大事,必先立大志。这口“气”,这个“志”,就是志气、志向。这个志向就是人对自己发展、成就的取向设计和追求,是自觉自愿的内心发动和规定,是贯穿于人的生命过程的一种精神支撑力。

  明确的目标可以给你一个能看得见的射击靶,让你能“看见”自己的未来,并激起你向未来靠近的冲动;它会给你信心,给你力量,让你的能量聚焦,对你的人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你的努力,你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会一步步缩短。即使是实现一个特别微小的目标,在你的心中也会产生一种令人兴奋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又会激励你制定新的目标,获取新的成就。对于许多人而言,不断地制定目标,不断地实现目标,就好像是和人生进行一场比赛,每实现一个目标,你就会对自己的人生增加一份信心,在你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把控命运的方向感。随着这些目标的实现,你的思维方式、你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就会日益改变。那么,就要加强学习,就要改造我们的学习。

  我非常倡导大家多读书,在省局工作过几个部门,我都鼓励大家学习。到济源之后,我的第一次讲话还是鼓励大家学习。班子研究决定,不管单位经费多么紧张,我们都会全力支持大家学习,不管是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培训教育。鼓励大家每月读一本书,我们组织的气象大讲堂,不仅要讲工作,还可以谈我们对人生的感悟,与大家分享一本好书的体会,分享你的快乐,分享你阅读中的收获。我希望每个人每个月都读一本书。以色列犹太人每年有一个“安息日”,当日所有的商业活动都要停止,但只有图书馆可以营业,可见读书确实可以使一个民族进步,可以使民族有希望。同时,文化育人,多读书能渐渐强大你的思想,思想强大后你就不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你的眼神会更加温暖,你不仅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家人,温暖了周围,也温暖了整个世界。所以,我提倡大家从2015年开始,每人每月读一本书,多组织一些有关读书的竞赛活动,写体会、谈体会、评体会,用读书、用知识来凝聚我们气象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二、学什么(突出重点,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一是要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联系实际地学,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学会用讲政治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以讲政治的要求处理问题,做一名政治成熟、立场坚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对政治理论学习,中层以上的党员干部要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常态化来抓。每天坚持看气象报,了解中国气象局党组的部署和气象事业发展的新常态。中国经济社会有了新常态,我们的气象事业也有新常态,那就是全面推进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除此之外,对于济源气象事业发展来说,我们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济源气象事业二次腾飞,这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新常态。希望全体职工可以牢牢记住济源气象事业发展的新常态,把它作为我们行动的准则和遵循,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实践。

  二是重点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做到依法领导、依法执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在依法行政上下功夫、做文章、求发展, 做到用制度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靠法律解决前进中的障碍, 实现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对内部管理来说,就是通过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来提升我们的工作效能。当然对于我们的社会管理职责,比如防雷,就要在法律的框架下依法行政。所以必须进一步学习法律,可以请一些专家学者来给我们讲一讲《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要懂法,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守法懂法,还必须要学会依法行政、科学决策。

  三是重点学习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和水平。坚持干中学、学中干,树立学习工作一体化的理念,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使自己成为本领域内的行家里手和业务骨干。行家里手和业务骨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2008年省气象局和省总工会搞全省气象岗位技能竞赛,已经七届了。这七年来,通过开展岗位竞赛对济源局学习业务、钻研技术是有推动的。但是这七届以来,我们的比赛成绩怎么样,在全省的排名怎么样,应该再思考。每一个同志都应该一心一意的扑下身子,满负荷的工作,满负荷的去思考发展,这样才可以自加压力,负重奋进。我来济源局之后,看到单位的员工都非常年轻,精神也非常饱满,我们新一届党组很有决心带领大家在原来好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也拜托各位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发展、有所建树,让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加起来成就我们的二次腾飞!

  三、怎么学(创新方式,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一是要带着问题学。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学习中,与专家和同事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将过去传统的简单化、灌输式、形式主义的学习,转变为研讨式、共享式、反思式的学习。例如平时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防雷审批,是不是可以考虑用更有效的办法来减少程序,或者说能不能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使审批程序更公开。可以搞一个课题,做一个平台,一方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强化了社会监督。

  二是要结合实际学。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抓紧补什么,工作中需要什么就学好什么,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和提高政策运用水平。这一方面是需要加强学习的。

  济源市人民政府39号文件下发了《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这是一个推进我们气象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目标非常明确,任务也非常艰巨,我们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奋斗、去学习。其中有4句话含义是非常深刻的。它提出第一个关键点是到2020年要建成“覆盖全市”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第二个关键点是要建成“功能先进”的气象预报体系;第三个关键点是要建成“布局科学”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第四个关键点是建成“可持续发展”的气象事业保障体系。对此,要深刻学习、认真领会。

  对我们来说,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预报预测体系、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气象事业的保障体系这些都是有的,但是根据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如果要建成“覆盖全市、功能先进、布局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这里提出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项是加快推进气象观测综合体系现代化。这是基础,必须全力推进。

  第二项是加快推进气象预报预测体系现代化。就如何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度,气象台的同志们可以考虑搞一个课题。济源的小气候特点还是很凸显的,仅仅依靠省局对我们的指导预报是不够的。可能冬、春季会好一些,但是对于夏天的局地小气候,我们能不能拿出自己的方法,根据过去20年的资料做一个统计研究,搞出一些预报方法来。

  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可以思考搞一些自立的课题,在课题中学习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素质。济源蔬菜种子市场份额占百分之四十多,我们可以围绕蔬菜种子基地的需求,建设气象科技示范园。像王屋标准化炮站可以结合当地蔬菜研究所,搞一些气象条件的分析,还有冬凌茶、蔬菜、烟叶等。济源雷雨天气比较多,可以结合当地的气象元素,分析一下哪个季节容易产生冰雹,对当地的雹线搞些深层的研究,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消雹作业,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出彩的地方。如果说我们的天气预报有时候会有偏差,那么就通过人工增雨、人工消雹这些服务,通过专业专项服务在百姓中树立起丰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把农业经济的气象保障做好,在百姓心中树立起好的口碑,这比政府发的金杯、银杯更好。

  第三项是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现代化。现在大家手机联络很少发短信,都用微信,非常方便。为什么移动公司辛辛苦苦几十年的奋斗业绩,却被一个马化腾给整翻了?这就是思维的创新,理念的跨越。现在微信的语音功能甚至直接代替了手机通话功能,这就是跨领域竞争和发展。21世纪的竞争就是跨领域的竞争,不要总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要开阔视野,要具有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模式,要有云思维的世界观,这样才能开阔眼界。实现济源局二次腾飞,我们要有大数据时代的理念。云思维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有线电视现在都是云电视,图片可以放在云盘,都是虚拟的东西。要有云思维,不为我所有,只为我所用,跨出我们的行业去思考发展。

  为什么新一届党组决定要在元月一日恢复济源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我们没有更多的考虑部门眼前的经济利益,考虑的是济源70万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担当。我们作为公众服务行业,不为济源市人民提供天气预报服务,我们愧对于他们,愧对于济源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所以不管怎样,元月一日济源天气预报重回济源电视台。像毛主席说的要把天气预报告诉老百姓,我们责任尽到了。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发展,通过有为的服务来找到我们将来发展的位置。第一步先做服务,让老百姓知道我们是心系百姓的,接下来我们要改进节目质量,重新上节目主持人。等天气预报节目升级改版之后,我们的电视预报节目在济源市电视台收视率不断攀升的时候,我们再考虑发展,再考虑经济利益,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变得更加主动。这就是我们决定先抛开自己部门的当下利益把天气预报栏目播出的原因,希望全体职工可以理解和支持这个决策。

  第四项是加快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现代化。现代化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人工增雨标准化炮站的建设、预警大喇叭等问题解决的怎么样,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我想大家都要思考一下,我们承担的责任,济源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殷切期待,济源人民对我们的渴盼。只有不忘肩上的责任和担子,我们才有无穷的动力来推进工作。我觉得现代化教育要强化,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气象现代化,现代化要干哪些事情,每个人的责任是什么。可以把省局有关处室的负责人请过来,在我们大讲堂上给大家讲一讲气象现代化,让大家受一下教育,统一一下思想认识。

  第五项加快保障体系建设。2014年目标考核中,“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没有完成而扣了两分,这就是我们的短板。还有人才队伍建设、科普、应对气象变化知识等等,任务非常繁重。包括2015年局里初步考虑的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如着手编制好十三五发展规划。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三五的编制之年,我们应该着力把十三五规划编制好。这决定了我们今后五年济源气象事业的发展成败,也是我们实现二次腾飞的关键。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人人有责,要成立编制规划小组,每一个人都要为编制十三五规划献计献策。又如,我们已经制定了科研工作的管理办法,局党组决定从我们的科技服务创收中拿出一定的经费,作为我们科研开发的经费。我们自立课题,每一个科室都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申报。如果最后筛选,有意义课题很多,那就不局限于三个五个的,经费也不局限于百分之二,百分之三,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的经费来搞科研,一定要让气象软实力硬起来,只有这样,我们去谈发展,谈二次腾飞才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再如气象文化建设,搞气象文化就是要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工作要求创一流,生活也要奔小康。我们要彻底改变外界对气象部门的认识。要做到辛苦却不清苦,理想却不空想。

  三是要开拓创新学。注重“怎么学”的方法创新,即:勤于思考、善于践行,着力学习与实践的“知行合一”。俗话说: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抓“怎么学”的问题同样需要注重一个学习方法的改进。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和影响,根据气象事业发展新常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抓学习,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创新学习方法,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坚持勤于思考、善于践行。思考,是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提炼、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而践行,则是将书本和理论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升的“知行合一”的过程。学习是一个接受的过程,只有通过勤于思考,才能沟通和建立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使静止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变成自己的财富。同样,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是不是善于践行,既是一个学习方法、工作方法的问题,也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只有将勤于思考、善于践行有机结合起来,在勤于思考中理清工作思路,在善于践行中找准工作着力点,工作才会有起色、有进步;只有在勤于思考中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谋划工作、在善于践行中深入调查研究,思想才不会僵化,才能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才能更好地带领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践也将证明,只有勤于思考、善于践行,才能学得更好、悟得更深、做得更实。

  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是幸运者,但毫无疑问,也是各种挑战的承担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这激烈竞争的浪潮中,谁主沉浮?现实回答我们:是人才!所谓人才,就是要德才兼备,更是一个有高素质、具备多方面知识的人。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想要在竞争的大潮中站稳脚跟,想要使自己普通的生活更有品质,知识是重中之重。

  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小而言之,它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使一个人从默默无闻、平平凡凡,直到出人头地,显显赫赫。大而言之,则是改变了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从人类的起源开始,就伴随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了。这是一个实践与再实践的过程。远古时代,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而火的使用,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掌握了关于火的知识,把它传给子孙后代,使人类的发展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漫长的岁月里,知识就如同一条小溪在慢慢流动,滋润着大地。而后,集成河流,汇成海洋,把人类发展一步步推向另一个高峰。

  在一个树林里,有一棵很大的树,其他的树看到这棵大树这么雄伟、这么挺拔,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地说:“大树你为什么能长这么强啊?”大树笑了笑说:“我有千百万条根,粗根、细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地吸收营养。”根基是大树吸取营养的源泉,如果没有根,那么就不会有大树。为了寻找更多的营养,大树只有不断地努力把根伸向地底。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颗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们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大树,是我们的目标。大树,是我们的动力。大树,是我们的希望。你若想长成大树,就必须努力学习。


版权所有@28365网站
电话: 0391-8326009 | 邮编:459000
技术支持:煜智网络